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李子柒利用视频平台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多元美丽的当代中国;敦煌研究院提出的“数字敦煌”理念,依托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技术以及各类互联网平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互通的结晶……这些都是数字化赋能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生动事例。
在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使用下,要想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需从传承、创新这两个方面发力。
立足本土,深耕中华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让数字化手段为内容助力,依旧要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本。既要继承经典,准确把握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还要与时俱进,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成果,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内核,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能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积极创新,打造数字引擎驱动。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呼唤着文化传播载体和传播技术的革新。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追求内容呈现方式、技术应用、产品形态等方面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助力,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创新,要善用数字技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海外受众,增强对外传播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利用数字化赋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